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不比较,轻松而坚定地活

【法】萨维里奥·托马塞拉

同理心是想象自己在别人的位置上并理解他们的感受、欲望、想法和行为的能力。这是一个创造于20世纪初的术语,可类比为“同情”。举一个同理心的例子:演员、歌手或舞者能够体会并充分表达出他们所饰演角色的感受。

我们会对某些人的经历产生共鸣,或对某种情境产生似曾相识的感觉。如果这种感觉过于强烈,我们在与他人的交往过程中就会过度投入感情,人际关系就会变成我们的一种负担且难以维系。

昂里埃特意识到她有过度投入的倾向。“我不知道该怎么说不。我周围都是些充满不忿和整天抱怨的人,他们总是有事情要征求我的意见。有时候我感觉他们的目光中带有一种强烈的攻击性,一种巨大的厌恶感,所以我就会远离他们让自己喘口气。但我不敢对他们说是他们自己的想法太过极端了,也不敢去阻止他们这样做。经常有人问我,既然我如此讨厌这样,为什么不改掉这个习惯?这是因为通过和他们的交流,我也受到了一些启发,能让我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所以我还是会去倾听他们、帮助他们、支持他们,以免遭受他们的责备或是产生自责心理。”

一个可怕的恶性循环由此产生,昂里埃特发现自己很难从中解脱出来,而自己恰恰是这个恶性循坏的维持者,却没办法亲手将其遏制。如果我们不懂怎样说不,没有建立起边界感,我们就会对那些冒犯我们的人产生一种怨恨和愤怒的情绪。然而这个恶性循环始于我们对自己施加的暴力——不懂拒绝,这会让我们深受其害乃至牺牲自我。

处在忘我、无私、奉献、盲目忠诚和自我牺牲状态下的人们,在勇敢尝试新的人际交往方式前,首先要学会保护和尊重自己。有些人想要了解如何才能不把帮助他人当作自己的责任,想让他人也重视自己的需求。前提是要学会建立明确的边界感,避免遭到他人的过度干涉。然后可以通过积极参与人道主义事业、做慈善、参加富有创造性的艺术、体育活动等,实现自己帮助他人的愿望。

通过不断的实践,我们能够从多次的失败和冲突中汲取经验教训。通过对这些失败和冲突的仔细观察,我们会明白自己秉持着怎样的人生信念,采取了怎样的人际交往模式。我们要去探索,是哪些人生信念和人际交往模式对我们造成了阻碍,甚至还会让我们感到内疚和自责,从而令我们萎靡不振,失去了原本应该有的活力。一旦我们发现了这些问题,就需要付出耐心并下定决心做出改变。同时请记得,舒适感可以让我们休息和放松,但如果想要彻底做出改变,将情况扭转,一味地待在舒适区只会适得其反。

通常,心理治疗是必不可少的。一方面是因为我们往往很难靠自己辨别出存在于我们人际关系或我们对世界看法中的,那些对我们自身不利的因素;另一方面,心理治疗能够帮我们了解如何做出必要的改变,同时在改变的过程中为我们提供支持。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start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