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不比较,轻松而坚定地活

【法】萨维里奥·托马塞拉

“为什么要取悦所有人?

……总而言之,是因为你想成为完美的人。

你磨平棱角、收起锋芒,让自己变得普通。

你总想给自己打造一个完美的形象。

还自己一分宁静吧……”

——约尔·法伊弗(Yor Pfeifer)

《还自己一分宁静吧》

歌手约尔·法伊弗说,有一天晚上他正在和一位生活不如意的朋友聊天,这位朋友在他面前突然崩溃了。自己倾听着朋友的诉说,感受着他的痛苦不安以及他强加给自身的压力。听完以后,他发自本能地对这位朋友说:“还你自己一分宁静吧。”这句劝导对朋友的影响很大,同时,他也以这句话为灵感写了一首歌曲。

在心理治疗的过程中和日常生活中,我也听到过很多人说,他们想要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想要做真实的自己。这个愿望真的很难实现吗?我们是否在努力地伪装出一副与真实的自己截然不同的样子?或者从根本上来说,我们想要表现得更“正常”、更光鲜亮丽、更令人满意等?

这样做在很大程度上是否会令我们压抑自我?是否会阻碍我们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剥夺我们实现自己的愿望、功成名就的机会?这是极有可能的。

自我压抑是普遍存在的,我们尤其会压抑自己表达出不愉快或失望的感受。此外,自我压抑还有另外一种形式,而且这种形式更加不为人所知。那就是过度的情绪也会造成心理上的自我压抑,即多种情绪交织在一起,我们会进入一种情绪叠加的状态。

如果我们不断压抑这些情绪,就会陷入潜意识的情绪混乱,无法将情绪逐一拆解,也没有办法去仔细聆听和感受我们的情绪,更不能在必要的时候将它们畅快地表达出来。

此外,如果我们坚持以“情绪管理”或“保持积极乐观”为由,一味地将“正面情绪”叠加在“负面情绪”之上,这就会导致我们无法找到适合自己的心理疏导方法,并持续性地阻碍我们实现自我发展。

为了活出自我,保持身心健康,坚持去具有重要意义,而且我们要去感知自己真实的情绪。不过,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必须从中获得乐趣,也不必把它看得很重要,更不必刻意地去维持这种乐趣。自我认知不是一个复杂的智能程序,而是一个简单而自然的存在过程,即:活出真实的自己。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start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