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不比较,轻松而坚定地活

【法】萨维里奥·托马塞拉

事实上,我们之所以没有胆量踏上人生的冒险之旅,除了时间不充裕、受到各种限制、对未知的恐惧、疲惫等因素的干扰,最大的阻碍是我们的羞耻感。

在当今社会,虽然羞耻感是一种普遍存在的情绪体验,但在很大程度上也尚未得到人们的承认。我们可能偶尔会听到人们谈论羞耻感,但更经常听到的是关于尴尬的话题,我们还倾向于将自己的羞耻感解释成内疚。有时候我们根本就不去触碰羞耻感这个话题,这不仅是因为找不到合适的词语来表达,还怕没有人倾听,然后我们就会觉得更加丢脸。

根据塞尔日·蒂斯隆的说法,羞耻感是一种内心深处的情感,接近于或与一种无能为力的感觉有关,同时也具备以下特征:

 羞耻感会令人们在“社交”中感到不适,这甚至是一种具有破坏性的情感;

 每一份羞耻感的背后都隐藏着一个难以启齿的秘密;

 羞耻感会突然涌现并极具侵略性,它可以让你忘记所有其他情绪。

精神分析师对羞耻感进行了如下分类。

 羞耻感,即我们会对他人做出的某种行为举止感到羞耻;

 羞耻感,即我们在靠近他人时内心会感到羞耻(如父母、祖父母、其他家庭成员、朋友、同事等);

 连带性羞耻感。当我们认为自己有一个令人丢脸的亲朋好友时,我们自己也会感到羞耻;

 羞耻感。当其他人经历了丢脸的事情时,我们同时也会感到羞耻;

 羞耻感。对那些大言不惭或不认为自己的行为举止很羞耻的人,我们会代替他们产生羞耻感;

 羞耻感。当我们自己或我们身边的亲朋好友处在痛苦中,但是我们或他们对自己痛苦的原因避而不谈,或是对秘密守口如瓶时,我们就会将羞耻感当作借口,认为我们或他们是羞于启齿的;

 的羞耻感。我们有时会“不知道因为什么而感到羞耻”,这是一种毫无缘由的羞耻,我们不能用明确的词语来描述这种感觉。我们会对他人在公众场合对我们做出的谴责产生根本性恐惧,也会将他人和我们之间进行的非语言形式的沟通理解为对我们的责备或拒绝 Serge Tisseron, Mort de honte, op. cit., p. 202 à 205.

这就是为什么塞尔日·蒂斯隆鼓励我们要更加灵活、开放和包容,他认为:“当我们不了解身边的亲朋好友的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我们就可能会认为他们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利用我们,甚至会伤害到我们。但如果我们决定将他们的经历纳入考量范围,我们通常会发现他们是不得已而为之,因为他们别无他法。”所以,在此我建议大家不仅要重视我们自己心理脆弱的原因,而且应该考虑到周围亲朋好友心理脆弱的原因,因为没有人天生心理脆弱,大家都受到了后天环境的影响。某些人际关系、社会条件和突发事件会加剧我们的脆弱,重新揭开我们内心的旧伤疤。

在电影《大鼻子情圣》的最后一幕中,编剧艾德蒙德·罗斯坦德以天才般的表达方式描述了人们内心的脆弱:

“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道旧伤疤,我当然也不例外。这道旧伤疤一直都在,并蠢蠢欲动。它就在那里,在泛黄的信纸下面,你仍然还能看到眼泪和鲜血在流淌!”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start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