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过自己,允许一切发生:不比较,轻松而坚定地活

【法】萨维里奥·托马塞拉

“至于我,我已经疯狂到为了音乐放弃了自己其他的生活的程度。先生,无论您是否会为我提供帮助,我都会成为一名指挥家。”

——玛丽亚·彼特斯

(Maria Peters)《指挥家》 该片由真实人物经历改编,讲述了史上首位女指挥家安东尼娅·布里克的故事。——译者注

雅克·拉康 雅克·拉康(1901—1981),法国精神分析学大师。——译者注强调了每个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消除和不可剥夺的,这或许就是他最主要的贡献。主观能动性是极为特殊的,每一种主观能动性都脱离了自我意识的掌控。主观能动性并非基于幻想存在,而是基于主体的欲望而存在的,遵循着一种高道德标准。不同于其他形式的道德对欲望和自由的控制,这种形式的道德鼓励欲望和自由,其准则是:“主体只会因屈服于自身的欲望而内疚。”这绝不是歌颂犯罪或崇尚自私,而是鼓励人们敢于做自己、表达自身的独特性,欲望需要的是被承认,而不是被压抑。

我们要承认欲望而不是压抑欲望,这是一种正当诉求,却遭到各方抵制,许多人试图将所谓“正确”的思维方式、说话方式和行为方式强加给我们。举例来说,这就如同把一种来自美国的时尚潮流不加分辨地强行在欧洲推广。也就是说,这些人在不经任何思考,完全不考虑感受产生的基础和影响的情况下,就想让我们轻易相信我们应该对自己的感受“负责”。尽管在语言逻辑中,我们试图将“责任感”和“负罪感”两者区分开,但在自我压抑的过程中,“责任感”这个词已经极度接近于“负罪感”。

此外,一些认知主义者太过武断,他们认为,思想是一切情绪的根源。而实际情况与他们所言有所不同,我们只是去体验这些情绪和感受,并不会为它们负责。

诚然,只要我们足够了解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就可以尝试着去弄清楚我们该如何处理它们,并对自己的选择做出解释。具体来讲,无论我们是否关注、接纳自己的情绪和感受,我们都是它们的见证者,我们有能力主动让自己的情绪和感受释放到极致,去理解、缓解、消除它们,或者我们可以与情绪和感受共舞,甚至可以用想法、言语和其他情绪去强化它们。事实上,有些人喜欢站在道德制高点上发表针对情绪、感受的言论,正是这些言论将我们的感受和情绪复杂化和夸张化。

当一个孩子哭泣或生气时,如果人们告诉他不应该这样做,这样的方式“并不体面”。用教育和道德层面的规则对他施加限制,来压制和诋毁他,站在他的对立面对他进行指责,这样的做法会使他无法表达出自我的真实感受,从而无法识别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无法容纳我们的情绪,我们的欲望无法得到满足时,那么我们就只剩下痛苦。

Table of contents

previous page start next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