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他人产生强烈的同理心通常会使我们想要拯救他人、为他人提供帮助。但我们很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实际能力、权限范围和现实因素的制约,以及可能由此为自己或周边亲朋好友带来的后果。
罗莎坦言:“这种强烈的同理心使我想要不假思索、没有任何理由、不惜一切代价地去帮助身边那些遭受痛苦的人,丝毫不考虑这可能对我自己造成什么样的影响,只是因为我对他们的处境感同身受,这好像是我的一种本能。我倾向于为他人牺牲和奉献,但我这样做从来都不是出于某种目的。从本质上讲,我的自我奉献是在与眼前之人交往的过程中传递出来的。只有得益于他们展现出的友好、细微的关注等,我才能表现出自己的同理心。”
为了更好地尊重自己,聆听乃至跟随自己的直觉似乎至关重要。不过值得注意的是,当人们全身心投入一段关系时,他们展现出的慷慨和强烈的执着会导致他们想要完全达到他人的预期。
许多人承认自己在恋爱关系中的付出和回报不成正比,他们会因此感到脆弱无助,难以将这段感情维系下去。布兰丁也是这类人,她说道:“我会非常快速且非常容易地相信一个人,也几乎立刻就能爱上一个人。因此在某些时候,我确实是将自己完全托付给了一个无法给予我同等回报的人。”
可惜的是,对他人一味地做出自我奉献并不意味着他人能提供给我们同等的回报。这种付出与收获的不平等会导致一些问题,这种不平等也是我们对一段恋爱关系感到疲惫和厌倦的根本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