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没有激情,世界上任何伟大的事业都不会成功。”
——格奥尔格·黑格尔
(Georg Hegel)
1968年,雅克·布雷尔写下了这样的祝福语:愿你在鸟语花香和孩子们的欢声笑语中醒来。愿你能够学会尊重别人的不同,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价值。
我自身的感受和情绪指导着我该如何生活、怎样发挥创造力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关系。生活中的幸运与不幸、发生的或好或坏的事情等,所有的一切皆由我的情绪和感受处理。
因此,每当我抛开感性、保持理性或试图去控制自己的情绪时,我都会将自己局限在一个狭隘的小世界里。我抑制住了自己内心的冲动,发挥不了创造力,阻止自己去开始一项既能发挥专长,又能实现抱负的活动或工作。
当我们拒绝接纳自己的情绪时,我们会对情绪本身以及感受到或表达出情绪的人做出贬义的评价。事实上,由于“复制法则”的存在,我们自己不想过的生活,同样不想让别人去过。我们不断地审视自己和他人,这种现象就会变得越来越明显
。
这样一来,我们不仅会失去活力,而且会丧失自我。我们会放弃深藏于内心的希冀,会逐渐丧失激情,无法对生活保持真正的、长久的热情。
37岁的艾迪感慨道:“我一直都是个好孩子,听从我的父母和老板的话,我总是想把一切都做好,尤其是想让朋友们都对我感到满意。所以,我忽略了自己。多年以来,我从来没有表达过自己的愤怒。18岁左右的时候,我对这个世界感到非常失望。从小我就希望生活在一个纯粹、公正、充满尊重的世界里,但我发现现实恰好与我的理想截然相反。正因如此,我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再表达任何情绪,也几乎感受不到任何情绪了。最近,我的一位同事升职了,但这个职位本该是我的囊中之物。于是,我就会在心里默默地发牢骚,‘又有一个人超过我了,真是受够了’。我一直拼命地工作,全身心投入事业。但是,由于我总是低调工作,从不声张,也从不自我吹嘘标榜自己,所以那些比我高调的同事们就一路高升了。这太恶心了,根本就不公平,让我反感至极!”
艾迪正是听从了自己内心的抗议,在反抗中感受到了自己的力量,才能选择不随波逐流,下定决心改变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离开了这家不认可他的公司,开启了自己的新事业。我们与其在一种被低估、无法发挥自身真正价值的职业环境中凋零枯萎,不如从今以后开始为自己的事业努力奋斗。这样做不仅能展示我们的才华,也会使我们在奋斗的过程中收获快乐。
很多人会陷入自我批评甚至自我毁灭的折磨,觉得自己一文不值或生活了无生趣,那么我们到底该去哪里找寻自由与激情?